发布时间:2024-10-21 12:43:04 浏览:
持续攀升的出游热度,使得酒店住宿预定爆满,住宿价格上涨数倍有余。一些热门景区、景点和公交枢纽附近更是涨价“重灾区”。人们直呼“刺客”又来了的同时,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的确“超出2019年同期的预订情况”。那么问题来了,五一酒店价格到底为什么这么贵?酒店的调价机制又是怎样的?
不少人在网络上感叹“打工人出差快住不起快捷酒店了。”北京难寻“400元以下的全季酒店”。早在距离五一假期还有1个多月,酒店的价格已经在不断上涨,北上深等城市尤为明显。对于经过疫情三年坎坷的商旅上下游企业而言,依靠打折开源的自救方式显然已经“过时”,涨价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毕竟在2022年,不少酒店企业的财报还亮着亏损红灯,甚至较2021年出现盈转亏。目前,国内规模最大的三家酒店企业为首旅如家、华住集团、锦江酒店,在这三家酒店中有两家录得亏损,亏损总额超过20亿元,仅锦江酒店实现盈利。而今年,颇有种把这三年失去的都涨回来的架势在。
在多家预订平台搜索不难发现,“五一”假期,从经济型、舒适型,到高档型、豪华型的酒店及民宿,价格涨幅在2倍到3倍左右。像七天、汉庭、如家等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价格在“五一”假期都有所上调,很多平时售价200元到300元的房间,上调到500元以上,有的甚至超过千元。
与此同时,一张2023年全国各城酒店“五一”价格对比表在网上热传,引发网友热议:“被这价格劝退了”……表格中列举了上百个酒店“五一”价格和平日价格的对比,其中,阳朔的某宁远居涨幅高达590%。
从北京部分民宿与酒店的价格趋势来看,节假日期间的确都存在不同的涨价行为,但整体来看除个别酒店外涨幅均控制在200%-300%之间,甚至有个别民宿在五一期间逆势降价。
第一,供需关系。节假日期间,公众扎堆出行,热门城市和景区酒店爆满,一房难求,这无疑给了经营者涨价的底气。
第二,成本同样是一个关键因素。酒店员工在五一假期工作,用工成本自然随之提高,包括布草洗涤厂等在内的酒店相关衍生产业也是如此。另外,食品成本、能耗成本同样需要计算在内。外界只看到酒店上涨的价格,却忽略了酒店上游持续上升的成本。
第三,就是平台的因素。某民宿主理人认为,“坐地起价”也不一定就是商家的责任,“因为平台要分整个房价的15%,而且各大平台都有大数据做支撑,他们最愿意做所谓的‘收益管理’,对于头部的优秀产品,平台甚至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,把他们的房间全部买断,然后自由定价。”
经济学中有一种说法叫默契的合谋,价格上涨是公开行为,旺季一家酒店提价,其他同行也会根据情况加以跟进。虽然有业内声音认为,酒店业有必要专注于提高已售客房平均房价,既然市场热度已经超过了2019年,平均房价也应当对标2019年恢复。不过,酒店平均房价能否较快恢复,并不取决于酒店本身,还是取决于整体的市场环境。
面对酒店涨价,有网友评论道,“这都不能算割韭菜了,是拔韭菜吧”。那么问题来了,节假日酒店价格暴涨是否合法合规?
有政府定价、指导价、市场调节价、自主定价几种,酒店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,只要明码标价,不价外加价就不涉嫌违法违规。
2010年,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规范酒店客房市场价格的意见》提出,旅游热点区域和大型活动场所周边地区可根据价格法的规定,对酒店客房价格实施最高限价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,保证酒店客房价格的基本稳定。对于具体限价标准,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区间,由各地自行把握。
比如,从2011年起,海南明确规定旅游饭店客房价格主要实行市场调节价。主要节假日、重大活动期间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。在2022年消博会期间,海口所有旅游饭店客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。在实施政府指导价期间,海口所有旅游饭店的客房实际交易价格,不得高于2019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该旅游饭店同等房型、同等服务条件客房的最高交易价格。
又如,近年来每逢洛阳牡丹文化节,河南洛阳就对城市区客房价格实行价格指导,以控制涨幅。
而最近出圈的淄博也及时出手,淄博政府在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前后,在全市范围内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。按3月1日至3月31日宾馆酒店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(包含线上、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),上浮超过50%的,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。在假期开始的第一天,淄博一酒店就因涨价1.5倍被立案调查。此外,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“99元睡大厅沙发”事件的调查结果,涉事酒店因虚假宣传被立案调查。
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曹露和宋杰发表的《政府价格干预是市场经济中增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》一文中表示:“自由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机制,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政府干预。在市场经济中,由于垄断、外部经济效应、信息不对称、公共物品、市场投机、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的存在,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需要和政府投资的介入,使得价格干预成为必要。合理的价格管制是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件。”
因此,经营者的利益与生存最终依赖消费者,在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明确界定的前提下,政府也会发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,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控。
尽管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,但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已成交的订单不得随意毁约,这既是常识,也是诚信之道。
某些商家总认为热门时期就是“皇上的女儿不愁嫁”,涨个价、退个单,顾客又能奈我何,“宰”完一个还有下一个。不少商家退订的理由五花八门,有“房间装修论”“保证金未交论”“系统错误论”“换老板”等,甚至还有诅咒自己酒店倒闭的,目的只有一个,让消费者退单。但殊不知,热度如此集中的假期终究有限,只是为了几单订单,便砸了自家招牌,甚至影响了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印象,未免得不偿失。品牌形象建立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,对此,热门旅游城市更有必要打好预防针,做好源头管控。
虽然平台与政府出手管控,一些民宿与酒店,接受了1.5倍罚金还有降低流量处理,但比起五一的盈利,商家宁愿接受处罚的,况且预定平台不止一家,暴利蒙蔽了一些商家的眼。对于这部分商家尤其对于恶意退单的商家,理当罚到痛处、以儆效尤,维护好市场秩序,守护好出游环境。
对于酒店民宿一方,也应该认识到,在市场强势复苏之际,除了涨价之外,对于坚持长期主义的酒店品牌而言,洞悉市场需求变化并且根据这些改变调整策略更为重要,因为市场需求量最终都会回归平稳期,让酒店长期走下去的并非是涨价。
如果不能推出更有特色和品质更高的产品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切实优化消费体验,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,只是一味想走走捷径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如果对比中美酒店集团的财报会发现,美国很少出现节假日暴涨的情况——美国酒店四个季度的营收相对均衡,而中国酒店总是第二、三季度迎来短期的业绩暴涨。背后的原因是人手握几十天的年假,说走就走。而绝大多数中国人,都只在五一、十一有假可休,他们不得不和成千上万人在泰山步道,长城台阶中,活成假期旅游实时热搜里的一个背景。
今年五一酒店价格的暴涨,显然不代表老百姓在过去三年挣了大钱。但闷了这么久的中国人的确想要出去走走了,一面是刚需,一面是不得不去接受“解封后一个长假就掏空三年旅行经费”的可能性。从长远来看,只有带薪休假全面落地,公众自主错峰出游,才能化解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,为酒店任性涨价釜底抽薪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